圆锥角膜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的疾病,以中央角膜基质变薄、中央顶点呈圆锥形突出变形、角膜失去正常弧形、产生不规则散光和瘢痕的形成为特征,从而导致角膜的光学性能严重降低。
圆锥角膜的发展
1.潜伏期:圆锥角膜在潜伏期难被发现,如果当一眼已确诊为圆锥角膜,另一眼再出现屈光不正时,就应考虑圆锥角膜之可能。
2.初期:圆锥角膜在初期表现为屈光不正,开始可能是近视,逐渐向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发展。
3.发展期:出现典型的圆锥角膜症状,角膜上皮下出现变性,以玻璃样变性为主,使视力锐减。
4.晚期:圆锥角膜晚期病变,只有角膜移植手术这条路可走了。
圆锥角膜的治疗方法
圆锥角膜是一个难以治疗的眼疾,曾提出过不少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药物,光学矫正和外科手术治疗。
早期:在圆锥角膜发展的早期,单纯眼镜就可以矫正了。主要是戴眼镜或者隐形眼镜。
发展期:当角膜表面变成不规则散光时,可以通过配戴硬质的高透氧隐形眼镜或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来控制角膜的持续扩张,而今希玛又多了一种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治疗方案——角膜胶原交联术,无疑是圆锥角膜患者的福音。
晚期:只能进行角膜移植,但角膜供体极为稀缺,并发症及费用较高。
什么是角膜胶原交联术?
角膜胶原交联术,主要是利用角膜局部施予核黄素(Riboflavin;即维生素B2,用于增加能量吸收并释出活性氧),再经由紫外线(UVA)照射,令角膜组织释放一些粒子,使角膜纤维中的胶原蛋白紧扣一起,从而增加角膜强度。
它最早起源于欧洲,1997年在德国德累斯顿由Theo Seiler和他的同事首次报道。
2.角膜胶原交联术的应用
角膜胶原交联术能增加角膜的抗张力,主要用于治疗角膜生物力学下降的疾病,比如圆锥角膜和LASIK术后角膜后膨隆。
目前,它被推荐用于加强角膜基质的稳定性,通过其增强角膜基质强度,起到减缓甚至阻断圆锥角膜恶化的作用,于此治疗数个月后,角膜纤维便会自然紧扣,变形情况亦会稳定下来。
除此之外,医生也会对以下部分患者,根据情况采用交联加固的方法进行治疗:
① 角膜曲率偏高者;
② 近视和散光度数过高者;
③ 角膜厚度偏薄者:低于500微米;
④ 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厚度分布异常者:角膜地形图分析异常的,角膜本身存在一些异常者,如新生血管翳、瘢痕等。
3.角膜胶原交联术的风险性
该手术创伤小,术后快,一般不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晶体以及视网膜,但是有机会在手术后24小时内出现眼痛不适,但多数可以自行消退。眼睛干燥也是并发症之一,可能维持数月,可以使用润眼药水缓解。
温馨提醒
圆锥角膜高发于10-25岁的青少年群体,通常表现为严重的散光与高度近视,视力大幅度下降,被称为青少年视力“隐形杀手”,可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损伤。
若是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到眼科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确认病因,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